首页-理论知识 >第8讲客体关系理论(温尼科特)笔记

第8讲客体关系理论(温尼科特)笔记

发布于:2023-01-11作者:管理员阅读:6521

欢迎访问抚顺市起源心理咨询室

我室电话/微信:189-4030-0372

如果有需要不要犹豫,可以随时联系我

来源:李鸣·精神分析120讲理论培训,查看“更多笔记

整理:抚顺市望花区起源心理咨询室 

第8讲客体关系理论(温妮科特)笔记

目录

初阶班笔记

俄狄浦斯期详解(俄期三靠)

客体关系笔记

中阶班笔记

依恋理论笔记

高阶班笔记

自体心理学笔记

哀伤辅导笔记

回顾

1、梅兰妮·克兰因观点:人总是沿袭早年形成的“客体关系”观,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符合这种观念的人和事,以此建立人际关系;

2、早年经过跟重要客体内化,逐渐形成内部成像以后,在成人以后,这种内部成像尽管在潜意识里面,但会随着现实生活的各种刺激,这种潜意识就会进入到意识层面,深深着影响我们,而当事人自己并不知晓,这种在潜意识中的内部成像就会影响当事人的生活态度及人际的交往,而且人不但对他人有内部成像,对自己也有内部成像,所以认为自己是谁,这种自我意识,在人际交往中也充当了很重要的角色,正因为对他人及对自己都有内部成像,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就变得十分复杂。

3、上节课我们还用一张示意图——两人想见六人在场,两人的关系可以比作上下级、邻居、同事、朋友等,都符合这张图,最后我们就能知道人是怎么延续早年的客体关系观,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人际交往,怎么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误解、冲突,这是克兰因的客体关系观。

温尼科特客体关系观

客体关系理论直接来源于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但不再强调先天生物因素(本能),转而强调了客体在人际关系间的作用(早期母婴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及以后成人关系作用的影响);

 

一、温尼科特

1、属于英国客体关系理论中的中间学派(独立于克兰因与安娜弗洛伊德),也是研究儿童的学者之一;

2、温妮科特的"客体关系",最细致地阐述了母婴互动,把儿童发育的重心准确定位到出生后的1~2年之间,比克莱因的"客体关系"观更加注重:母婴二元关系和母婴间真实的互动,如:

(1)婴儿的心理成长来自婴儿与母亲之间的互动

(2)婴儿刚出生的前几个月的母婴互动,对儿童人格的发展有决定性作用

3、提出了很多新的概念(如足够好的母亲、抱持等),开拓了精神分析的范围,特别是

儿童精神分析。

4、温尼科特认为:严重的心理疾病都是因为早年时养育者没有充分满足个体的需求而产生的是一种环境性的缺陷,可以通过营造"抱持"环境和共情,来修复早年的创伤

5、其观点成为"自体心理学"及"人际关系取向"治疗的重要理论基础;

二、温尼科特的观点

1、观点1:足够好的母亲("差不多好的母亲"60分母亲关爱但有度,适可而止

(1)足够好的母亲(good enough mother):指对孩子做“好”的事情,“好”要做到适可而止,需要的时候出现,不需要的时候退离!

(2)“足够好的母亲”温尼科特的解释:一个真实的母亲对婴儿所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足够敏感

1)真实(关爱):能够敏感地识别出婴儿的需要和不需要,并及时去满足或移除(使婴儿感觉到外界是可控的)

1.1)在被需要时及时给予

例:婴儿想喝奶时,及时看出来并喂奶

1.2)在不被需要时及时移除或退离

例:婴儿觉得热时,及时看出来并给他脱衣服

2)敏感适度

在成长过程中,随着婴儿认知、躯体的成熟,渐渐的不那么需要母亲的介入,这时母亲就要减少对婴儿的及时响应和满足,给予婴儿适度的挫败感,以此增加婴儿应对挫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婴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自我",然后逐渐独立,能够理解他人,也有他人的需要。

2、观点2:依赖与独立(母婴关系的三个阶段)

2.1、第一阶段:"绝对依赖"(母婴一体,婴儿完全依赖于母亲)

出生后的前几天~几周,婴儿主观上认为母亲是自己的一部分(甚至不是母亲整个人,而仅仅是乳房)

(1)当女人分娩有了孩子后,会天然产生"原始母性关注"以婴儿为中心,视婴儿为自己的全部,淡化了自身的需要,完全以婴儿的需求为自己的需求,从而实现了对婴儿需求的高度敏感,母亲充分满足婴儿的需求;婴儿出生后的前几个月的体验质量,是其成年后人格状态的关键

(2)婴儿刚出生时没有自我与他人的概念,婴儿通过"原始母性关注"调动母亲来满足自己的所有需求,主观感受是"母亲就是自己"即:婴儿的自我 = 母亲的自我 婴儿把母亲的自我视为自己的自我,从而获得主观上的"全能感"(全能的控制感//持续存在感)。想什么,就有什么,世界因我的想法而改变,持续的存在感,沉浸在自己的感知中(自己的世界中),感受到自己持续的存在;

2.2、第二阶段:"相对依赖" (母婴开始分离,产生母婴二元关系)

此阶段持续时间的长短,由母婴互动效果决定,此阶段对母婴双方都有考验,婴儿也能分辨彼此的不同,宝宝是宝宝,妈妈是妈妈;

(1)母亲:渐渐从原始的母性关注中退出,关心婴儿的同时给予其适度的挫折(适度的关心,适度的挫败取决于母亲的敏感度),同时也逐渐增加了应对失败的能力;

1)过多的挫折:强烈的剥夺感,婴儿因缺少安全感而对母亲产生更强烈的依赖;

2)过度的关心:孩子缺少独立性,依赖性太强;

(2)婴儿:婴儿生理(神经系统等)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发育,开始承受适度的挫折。当其发现自己的需求有时得不到满足时,开始自己想办法去获取,表达(产生创造力)或妥协,进而产生独立性具备与母亲分离的能力在挫折中学会独立;在母亲的关心中得到滋养,能够理解他人,也有他人的需要

(3)成果:婴儿产生自己的自我”,能够分辨出自己与母亲是两个人,而不是一个人

2.3、第三阶段:"趋向独立" (走向独立)

此阶段的成败及持续时间的长短,在于前两个阶段的完成情况,在第一阶段是否"被足够敏感的母亲细心照料" ,在第二阶段是否经历了"适度的关心,适度的挫败";本阶段的任务基于前两个阶段的经验,构建一个健康、牢固的内部世界(甚至不再需要真实的外部客体来满足),这样孩童才学会如何去依靠自己,不依赖客体来达到自我的完善,这样才会趋向独立,所以三个阶段是相辅相成的,经历了这样的童年期,到了青春期再次重复这样的过程,ta也能相对比较好地发育,在到成人期,ta就能更好地适应环境,跟社会的认同步调一致。

趋向独立的过程是怎么发生的呢?

独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主要通过婴儿对被照顾者的记忆(1)、对自身需要的投射(2)、对被照顾细节的内射(3);

(1)对被照顾的记忆 (意识层)

婴儿在自身有需要时,会想起过往被母亲及时照料的感受,就算母亲不在身边,也可以通过回忆得到满足,前提:过往有被"足够敏感的母亲及时满足"(即:是美好的回忆)

(2)对自身需求的投射

随着认知的发育成熟,当婴儿有某个需求时,会认为外界也正在满足他的需要;一个有需要的人,也能看清对方的需要。

类似于:人海中,女神回头看了我一眼,我就感觉她也喜欢我;

(3)对被照顾细节的内射 (潜意识层)

婴儿在自身有需要时,过往被"足够敏感的母亲及时照顾"的温暖细节会自动内射进来。 内射:将外界事物变成自己内心的主观感受;向内投射;

3、观点3:真实自体与虚假自体

3.1、真实自体(真我)

(1)产生:当婴儿的需求被积极满足(不需要时,被积极移除或退离),他就能发展出"真我”,发展出安全感。

如:当婴儿有需要的时候,妈妈能看到并提供帮助,当婴儿不需要的时候,妈妈就会离开;

(2)特点婴儿的主观感受与外部客观世界相吻合或接近因为自己对外界的认知接近客观事实,所以婴儿有安全感,也因此愿意将真实的自己呈现给他人;

3.2、虚假自体(假我)

(1)产生当婴儿的需求长时间不被外界满足,为了顺从环境而发展出"假我";

例:母亲不够敏感,无法及时发现并满足孩子的需求,婴儿的想法和需求得不到外部环境的支持,那么婴儿会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顺从环境形成"假我",以求生存 ;

2)特点:

1)健康的假我,也是生存所必须,在某些环境下,不能直言心中真实想法,不得不顺从环境去表达适度的假我,可以帮忙人适应社会(是一种对客观世界的妥协)

2)若假我过度发展,掩盖了真我(甚至有时感觉不到真我的存在),则产生"假我障碍",自我感(主观感受)的丧失;

3)人同时具有真我和假我,两者之间需要平衡,是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行事?(真我)

还是放弃真实想法,根据客观条件行事?(假我)

4、观点4:过渡客体 (此观点应用最广)

4.1、过度客体:指在内在现实与外在现实(或者主观客体与真实客体)之间所体验到的中间领域。从婴儿行为的研究中,温尼科特认为过度客体是母亲乳房(儿童在环境中接触到的最初及最重要的客体)的替代物;

例:当妈妈不在时,寻找一个妈妈的替代品作为过渡客体(比如:有乳臭味的、软而温暖的毛毯,如同母亲的乳房)

当母亲不在时,婴儿与母亲的连接通过过渡客体来实现,母亲离开的越久,婴儿对过渡客体的依赖就越强;


360截图20220307182340088.jpg 

(1)作用

1)过渡客体有效减少了"因为母亲的离开造成婴儿全能感受损,婴儿由此而产生的焦虑"

2)过渡性体验是创造力的来源,可以增加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因为婴儿需要把过渡客体想象成拥有相同主观功效的真实客体;

* 如果一个人完全生活在主观世界中,会产生自闭、自恋、过度的自我关注;

* 如果一个人完全生活在客观世界中,会缺少生活激情和创造力;

5、治疗观

温妮科特认为:母婴之间的真实互动对人格形成有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治疗室中给予来访者一个"抱持"环境,使来访者能够退行到阻碍其发展的那个阶段,然后治疗师充当那时的重要客体与来访者进行良性互动,使来访者的人格有再次发育的机会,产生更好的"真我",从而解决问题:

step01:在治疗室创建"抱持"(therapeutic holding)环境,使来访者感觉到安全;

step02:来访者在这种安全环境下将之前解离的、否认的内容呈现出来;

step03:治疗师首先要容纳他的现有认知;

step04:治疗师对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解读,引导其建立与客观世界相吻合的主观认知;

step05:来访者产生更好的"真我",并进一步产生对客观世界的安全感;

"抱持"环境,象征着婴儿出生后的前几天~几个月的母婴互动环境被母亲怀抱着时,婴儿所获得的那种安全感,治疗师像足够好的母亲一样提供一个环境,在这一环境中失败的自我发展继续被鼓舞并且可以安全地使真实自体开始出现。

返回“精神分析120讲笔记集

—— 结束 ——

抚顺精神分析,抚顺心理动力学

分享到朋友圈,是最高的赞赏


【精选悦读】

心理健康婚恋情感亲子沟通与教育

【学习成长】

资料馆:心理诊断、个案报告、理论与实操、资料

笔记集:课程笔记读书笔记督导笔记咨询手记


抚顺市起源心理咨询室

          梦想,从这里起航!


抚顺地区老牌心理机构

因为专业,所以值得信赖


手机/微信:18940300372

抚顺市望花区昌图街27号楼4单元103室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
抚顺市望花区起源心理咨询室网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您可在微信中搜索微信号「qy1879」或扫描左方二维码获得“暗号”哦!更多资讯等待你了解。

标签:#精神分析#客体关系#课程笔记#精神分析120讲

相关文章

心理咨询

电话咨询
心理辅导